新闻动态
占领汉中之后,刘备为何开始提防张飞?你看看张飞都干了啥蠢事?_夏侯渊_关系_兄弟
历史上的刘备被描绘成一位“仁义”之主,对待兄弟可谓推心置腹。
特别是与关羽、张飞这对结拜兄弟,三人共同打下了蜀汉基业。可在占领汉中这个关键节点,刘备却对张飞采取了明显的防备措施。
张飞作为刘备的铁杆兄弟,到底干了什么事儿让刘备如此提防,甚至不敢再把军队交给他指挥?
一门亲事惹的祸
张飞在200年做了一件看似平常实则影响深远的事情——他迎娶了夏侯渊的侄女为妻。
展开剩余90%这事放在现代社会,顶多算个八卦新闻,但在三国这个你死我活的年代,这种跨阵营的婚姻简直是“爆炸性”新闻。
夏侯渊是谁?曹操的亲信大将夏侯惇的堂弟,算是曹魏集团的核心人物了。
张飞作为刘备的铁杆兄弟,却和敌对阵营的高层建立了姻亲关系,这就好比现在企业的高管娶了竞争公司老板的亲戚,这关系多少有点微妙。
婚后,张飞与夏侯家族的联系不可避免地增加了。
古代婚姻讲究"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",更看重的是两家的联姻而非个人感情。这层关系让张飞在敌我立场上存在了一定的灰色地带。
即使张飞本人对刘备忠心耿耿,但在旁人眼中,特别是刘备这个精明政治家的眼中,这种关系始终是个隐患。
如果有一天夏侯家族落难,张飞会不会伸出援手?
如果刘备和曹操的矛盾进一步激化,张飞会不会因为妻子的关系而有所顾虑?这些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答案,但足以让刘备产生警惕。
酒后误事连累主公家人
张飞性格暴躁,嗜酒如命,这是历史上公认的事实。
在徐州防守期间,他的这一缺点暴露无遗,直接导致了刘备事业的重大挫折。
当时刘备离开徐州去援助陶谦,将徐州的防务交给了张飞。
按理说,这是刘备对他的信任,张飞应该谨慎行事才对。
可张飞偏偏在这关键时刻犯了老毛病——酗酒。不仅如此,他还借着酒劲对部下曹豹大打出手。
曹豹是什么人?当地豪强,有一定影响力。张飞把人家打得体无完肤,这下可捅了马蜂窝。
愤怒的曹豹暗中联系了虎视眈眈的吕布,趁刘备不在,打开城门迎吕布入城。防务空虚的徐州瞬间易主,更糟的是,刘备的妻儿也落入了吕布之手。
作为一个领导者,你把重要任务交给下属,结果他喝醉酒打人闹事,导致你的根据地丢失,家人被俘,这换谁能不生气?
刘备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,但这件事肯定在他心里留下了阴影。张飞的冲动和不负责任,在这件事上暴露无遗。
长坂坡守关不救人
长坂坡之战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,也是张飞"吼退曹兵"的经典场面。
传说张飞在桥头怒目圆睁,大喝一声,震慑住了曹操的追兵。这个故事被后人传颂,仿佛张飞立下了不世之功。
但冷静分析一下,张飞真的做得很好吗?当时刘备的处境是什么样的?
他带着几十万新降百姓仓皇撤退,家眷和大量民众在身后,自己只能带着赵云等少数人在最后断后。
按理说,作为兄弟,张飞应该主动出击,去接应刘备的家眷和那些跟随刘备的百姓才对。
可张飞做了什么?他只带了20多个骑兵,守在一个关隘,虽然吓退了曹军,但并没有主动去营救刘备的家人。
最后是赵云冒险深入重围,救出了刘备的儿子刘禅。张飞的表现,与其说是英勇,不如说是消极应对。
想想看,如果你在危难时刻,你的兄弟只是站在安全地带等你,而不是冲进火场救你的家人,你会怎么想?
刘备心里肯定不是滋味。虽然表面上刘备对张飞的"吼退曹兵"表示赞赏,但内心深处,对张飞的信任已经产生了裂痕。
武都之战折戟沉沙
218年,也就是汉中之战前夕,刘备派张飞与马超一同攻打武都。
这是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,目的是为进攻汉中做准备。按理说,张飞和马超都是一流猛将,两人联手应该所向披靡才对。
可结果却大出所料。两人不仅没能拿下武都,反而遭到了曹洪、曹休的联合反击,损兵折将地退了回来。这次失败暴露了张飞在军事指挥上的明显缺陷。
张飞是个好武将,但不是个好统帅。
他善于单兵作战,一对一几乎无敌,但要协调大规模军队行动,特别是要和其他将领配合时,他就显得力不从心了。
他性格急躁,不善谋略,缺乏耐心,这些都不是统领大军的好品质。
更重要的是,这次失败发生在刘备准备进攻汉中的关键时刻,直接影响了整体战略部署。刘备不可能不注意到这一点。
他需要的是能够稳定坐镇一方、有战略眼光的将领,而不是只会横冲直撞的莽夫。
厚葬夏侯渊引质疑
汉中之战中,刘备军队击败了曹操大将夏侯渊,夏侯渊阵亡。
按正常逻辑,夏侯渊是敌军主将,理应草草了事。可张飞却做了一件让人意外的事情——他为夏侯渊厚葬。
张飞的这一举动,表面上看是尊重亡者,体现了他的仁义。但在战争年代,在敌我分明的情况下,这种行为难免引人遐想。
张飞是出于个人情感,还是对敌营有所倾向?即使张飞本人没有二心,但这种行为也会让军中将士产生疑虑。
刘备经历过太多背叛,见识过太多人心叵测,他不可能不对这件事有所警觉。
张飞与夏侯家族的姻亲关系,加上对岳父的特殊照顾,这种复杂的家庭牵绊,在政治上是极为敏感的。
刘备深知,在争夺天下的道路上,任何可能的隐患都不能忽视。
即使张飞是他最信任的兄弟之一,他也必须把国家安全放在第一位。汉中是连接蜀汉与中原的战略要地,不能有任何闪失。
占领汉中后,刘备面临一个重要决定:谁来镇守这个战略要地?
从军事角度看,张飞资历深,威望高,是个合理人选。但综合张飞的种种表现和复杂背景,刘备最终选择了魏延而非张飞。
魏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?
年轻、有活力、善于防守,最重要的是,他出身刘备嫡系,没有复杂的家庭背景牵制,忠诚度毋庸置疑。
相比之下,张飞虽然勇猛,但不善防守,加上与敌营的亲戚关系,确实不适合长期镇守如此重要的地方。
刘备最终将张飞调往阆中,这是个不错的二线城市,既能发挥张飞的作用,又能避免潜在风险。
这种安排体现了刘备"既重用又限制"的权谋智慧,也说明了他对张飞的态度——信任,但不完全信任。
《——【·结语·】——》刘备提防张飞的决定绝非一时冲动,而是基于多年观察和深思熟虑的结果。
张飞虽有勇猛之力,却因性格冲动、决策失误加上家族牵绊埋下了隐患。
刘备作为一国之主,必须从大局出发,既珍惜张飞的才能又避免潜在风险。
【免责声明】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信息来源:《三国志·蜀书·张飞传》、《蜀汉政治军事史研究》、《汉中战役全史》
发布于:山东省